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好人在身边 > 正文

丁晴:呕心沥血育桃李,爱岗敬业绽芳华

2023-08-16 09:06

  扎根乡村,十一年间她呕心沥血培育偏远学校的农村孩童;守望相伴,她带领学生不断发展突破,和学生共同成长;爱岗敬业,她在艰苦的乡村教育环境中一路向前,追寻自己的教育梦想……她坚守乡村教育的丰沃土壤,汲取巨大的力量,终于绽放出最美的芳华。

  ——题记

  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初次见到她的人,都会觉得她人如其名,像一个小小的太阳给别人带来温暖之感。她的学生更是常常受到她的感染,感受到爱的阳光。她就是芜湖市横岗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丁晴。

  丁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横岗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东湖教育集团中学语文教研组大组长。在十一年的从教经历中,丁晴坚守初心, 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使命。很多以前的老师和同学都劝说她尽早凭借教学比赛获奖和各种荣誉跳出“农”门,进入城区里的学校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丁晴总是笑呵呵地说:“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他们也需要关爱和陪伴。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当好一名乡村女教师,用自己的微光去照亮农村孩子前进的路。”丁晴用共产党员的信仰,坚守在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上,受到了学生的爱戴、领导的称赞、同事的好评。十一年中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先后获得湾沚区优秀教师、湾沚区骨干教师、湾沚区教坛新星、芜湖市优秀教师、芜湖市骨干教师、芜湖市教坛新星和安徽省教坛新星等荣誉。面对着这些荣誉,丁晴老师谦虚地表示:“荣誉和收获只属于过去,而努力和奋斗才属于未来。”

  身向他乡那畔行

  2012年丁晴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挥手告别了陪伴她七年的母校——安徽师范大学。当她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坐上公交车,在颠簸不平的乡村小路上蜗行了一个多小时后,才终于来到了她即将工作的单位——芜湖市横岗中学(当时叫“芜湖县横岗中学”)。一进到校园内,丁晴环视了一下四周,这个远离家乡的陌生之地让她的心瞬间跌入了谷底。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她怎么也没想到,这座学校里只有一些低矮的校舍、几棵低矮的树木,教学楼的墙壁上斑斑驳驳地露出水泥的粗糙质地,再低头看看自己的背包上,早已是一层黄土,那是公交车在村路上卷起的灰尘送给她的“欢迎礼”……在大学里她曾无数次幻想过未来自己从教的工作环境,唯独没有想到眼前的此种景象。现实的巨大差距给她的梦想狠狠打了一个零分。丁晴默默地走进阴暗潮湿的办公室,默默收拾好自己的办公桌,默默地流下了泪水。

  第二天正式上课,丁晴早早就来到了学校。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她推开了701班教室的门,她惊讶地发现,孩子们早已端坐在课桌后面等着新来的语文老师,他们的眼睛被太阳光照得无比澈亮,带着好奇、探究、打量的眼神看向她。这么温柔却有力量的眼神,就像一束圣洁的光灌注进了丁晴的心田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丁晴越来越融入这里的生活:课堂上,她陪着孩子们漫步在语文的花园里,采撷古老而芬芳的文学之花;下课了,她就带着孩子们在国旗下玩耍游戏。孩子们天真明亮的笑声把五星红旗渲染得更加鲜艳了。看着眼前的情景,丁晴最初的那一点不甘和失落早已消融在了孩子们烂漫纯真的笑容中。

  愿化春泥更护花

  由于学校离湾沚城区较远,当时公交车上下班得一个小时的车程,如果遇到特殊天气早晨第一班公交车会停开。为了不影响每天的早读课,丁晴放弃了每天回家的机会,而是选择在学校附近租住在一所民居里。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丁晴了解到班级里有很多孩子家庭结构都有所残缺,在学习上缺少必要的辅导和督促。让她记忆深刻的是班级里一个叫小丽的女生。小丽在周记里表示,父母最近离异了,根本没有人关心她的学习,面对着初中深奥的知识,她感到力不从心。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丁晴每天晚上下班后都会抽出时间去小丽家,在台灯微弱的灯光下一边备课一边陪伴着小丽做作业。如果遇到不会的题目,她就会耐心地辅导小丽,把知识点讲解透彻。慢慢地,小丽从父母离异和成绩下滑的阴霾中走了出来,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增多。每天的语文课,小丽都会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就在去年暑假,小丽向丁晴传来喜讯——她考上了苏州市的小学语文编制,也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她在电话里动情地说:“老师,我想对您说的话很多很多,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因为您,我爱上了语文;因为您,我感受到了温暖。很多年前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后我也要成为您这样的人!”

  除了学业,学生们的生活也是丁晴无比关心的事。当时的班上有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务工,因此他们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爷爷奶奶大都年事已高,拖着衰弱的身体还要在农田里劳作来维持生计,所以这些留守儿童常常在生活上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有一天早晨,丁晴正在班级里给学生上早读课,突然看见了坐在角落里的一个叫晓蕾的女生蜷缩着身子趴在课桌上,眉头扭在一起,脸色也很苍白。她赶紧走到晓蕾的身边,低下身悄悄地询问怎么了。晓蕾紧张而又欲言又止的样子,让丁晴一下懂了——晓蕾是遇到了女生的“特殊情况”。丁晴赶紧不动声色地脱下了自己的外套系在晓蕾的腰间,悄悄地带她去了办公室。到了办公室,丁晴了解到,由于奶奶一大早就去集市上卖自家种的菜,连早饭都没来得及给晓蕾准备。她赶紧拿出了一块蛋糕,又热了一杯牛奶端给了晓蕾,嘱咐她吃下去暖暖肚子,安排好这一切后丁晴又赶紧回到班上继续上早读课。第二天早晨丁晴来上班,一打开办公室就闻到了满室清香——她的办公桌上是一大簇栀子花,上面还带着晶莹的晨露。旁边一张字条写道:“语文老师,谢谢您!昨天在我最困窘的时候您用机智化解了我的尴尬。您还省下自己的蛋糕和牛奶给我吃。您知道吗,其实昨天也是我的生日,那块蛋糕比我吃过的任何一次生日蛋糕都要香甜。这些栀子花送给您,它们象征着我对您纯洁的爱!”读到这儿,丁晴内心里的感动和成就感如潮水一般从心底涌起,模糊了她的双眼。

  苔花虽小,不逊牡丹

  丁晴一直践行“语文生活化”的理念,她常常告诉学生“语文的学习随处发生,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点滴的机会去学习。”由于农村的孩子普遍没有优越的家庭条件,所以他们缺少兴趣特长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丁晴想到利用自己的文艺特长和优势,带领学生积极开辟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经典诵读训练。她认为,这样的训练不仅能锻炼学生读和说的能力,同时还会培养学生的胆识,也能让学生有机会去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最终,在学校的支持下,丁晴组建了一支校经典诵读队。每周,她会在特定的时间带领学生去进行经典诵读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丁晴和学生们一起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学校新综合楼还没建成之前,没有专门的场所供师生使用,她就带着学生们站在操场上排练。在户外排练免不了要风吹日晒,但丁晴和学生们却甘之如饴。有时候,她的嗓子会因为急性咽炎哑到说不出话来,但是节目展演的时间迫在眉睫,她就只能一边打着手势一边指导学生朗诵。还有的时候,为学生统一采购的演出服有大小不合适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学生参加比赛的进度,她就找来针线一针一线地帮孩子们缝补修改……看着这些农村的留守儿童一点一点的进步和脸上越来越自信的笑容,丁晴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经过了种种历练,学生终于在她的带领下站在了湾沚区文化馆的大舞台上并且获得了经典诵读比赛的一等奖!当她在台下听到学生用清澈而又坚定的声音吟诵出那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时,她流着泪笑了。这一刻她知道,自己的学生就像角落里生长的苔花一样,虽然如米粒般不起眼,却依然绽放出了牡丹的耀眼色彩。

  教耕不辍绽芳华

  时间煮雨,岁月缝花。转眼间,丁晴已经在乡村中学工作了十一年。这十一年的时光里,丁晴呕心沥血培育了一个又一个如桃李般娇嫩的学生,而她也在十一年的守望相伴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这十一年的时间,她相继获得了“湾沚区优秀教师”、“湾沚区骨干教师”、“湾沚区教坛新星”、“芜湖市优秀教师”、“芜湖市骨干教师”、“芜湖市教坛新星”、“安徽省教坛新星”等多项荣誉,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她说:“虽然这过去的十一年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成绩不是一个故事的结束,而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对教育的初心和对学生的爱,继续努力前行!”(丁晴)

责任编辑:肖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