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风尚 > 正文

繁昌区:“四项措施”推动文明殡葬工作 不断引领全区移风易俗新风尚

2024-05-08 15:29

  殡葬涉及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事关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民生工作之一。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出: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中,要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移风易俗综合治理等问题。近年来,芜湖市繁昌区高度重视殡葬工作,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一约四会”作用,以“四项措施”推动文明殡葬工作,不断引领繁昌区移风易俗新风尚。

  建墓地。目前繁昌区已建公墓9座,其中1座经营性公墓(繁昌公墓),1座城市公益性公墓(春谷文化陵园),7座农村公益性公墓。公墓规划总占地面积467亩,已建成面积198.9亩;已建设墓穴25776座,安葬9863座,基本满足了群众殡葬服务需求。

  立章程。在芜湖市率先出台《繁昌区公益性公墓布局规划(2018—2030年)》,抓住繁昌区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契机,对公墓布局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结合各镇人口、服务半径等实际,按“1+8+N”(区、镇、村三级)合理布局相关设施,提高公益性殡葬设施供给,确保殡葬设施种类、数量、服务规模与当地群众治丧需求相匹配。出台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意见,对新(扩)建农村公益性公墓按5万元/亩给予补助。2022年,平铺镇永慈公墓扩建项目已完工,区财政给予300万元补助。新港镇、峨山镇对公墓进行提升改造,区财政按改造投资总额的30%予以补助。

  查违法。建立由区民政局牵头,7部门联动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动员群众报、镇村主动找、区级重点查”的方式,先后开展违规建设殡葬设施问题排查整治、“住宅式”等殡葬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巩固和深化“活人墓”等殡葬突出问题整治规范工作。对在繁阳镇范马村查出的2座硬化大墓的违法建设立即整改;对多年在平铺镇万牛墩土墩墓群文物保护范围内的私建坟墓203座,有计划地进行整改落实,所有工作将于2024年6月底前完成,对迁移后的地块及时清表、复绿,恢复土墩墓群原有风貌。

  在清明节、冬至日、除夕夜的传统祭扫期间,组织开展殡葬服务机构及各类祭扫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公安(交警)、城管、消防部门加强执勤备勤,制定应急预案;对较为分散的农村公益性墓地、历史埋葬点等野外祭祀点,则安排专人负责祭扫安全。

  强宣传。动员繁昌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践行文明殡葬理念,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革除丧葬陋俗、弘扬殡葬新风。在清明等传统祭扫日,线上依靠“繁昌发布”APP、繁昌新闻等媒体来宣传,线下用村里大喇叭宣传文明殡葬宣传音(视)频资料,在百户以上自然村的醒目位置,张贴《关于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通知》等资料,在镇、村,志愿者通过搭建宣传台和入户等方式发放《致居民一封信》,做到殡葬政策法规家喻户晓,文明殡葬人人皆知。繁昌区83个村(社区)均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组织,吸收乡贤、“五老”人员、群众党员等加入红白理事会,主动上门宣传移风易俗和文明殡葬,切实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在村规民约修订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婚丧新风尚等纳入其中,形成“我参与、我制定、我践行”的移风易俗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繁昌区在全面推行火化政策以来,长期保持火化率100%,营造出文明殡葬移风易俗良好局面。下一步,繁昌区将在婚丧嫁娶、谢师宴、生日宴等方面,切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专业志愿服务队的作用,树典型,强宣传,改造闲置房屋为新风阵地,打造集办事、娱乐和宣传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努力创造移风易俗新局面。(胡晓春)

责任编辑:褚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