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点评 > 正文

又见学校砸手机,粗暴的方法给不了学生应有的教育

2021-04-15 07:39

  近日,河南信阳一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的话题登上热搜。网友发布的视频中,学生依次走上升旗台,拿起小锤子砸手机。校长回应称,就砸了2个学生的手机(家长的旧手机),是配合家长要求,学生也赞成。

  近年来,仅媒体公开报道的学校砸手机事件有多起。可见学校对学生玩手机真是“痛之深,恨之切”。手机也确实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对学习也许会有所帮助,但实际上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弱,手机给学生带来的更多的是危害,一是影响视力,二是影响学习。“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手机对学生的影响。这也是学校砸手机的原因之所在。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砸手机的目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着想。不仅如此,“是配合家长要求,学生也赞成”。看似砸手机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毕竟涉事三方,都认可此事。

  尽管目的正确,还有家长支持,学生是否真心赞成,不好判断,至少表面是赞成的。但采取砸手机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还是不妥的,这样做,给不了学生应有的教育。

  对于学校来说,总是教育学生要遵纪守法,行为文明。可是砸手机恰好和这两点都有相悖之处。

  不久前,教育部发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学校应当保护学生的财产权利,不得采用毁坏财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现在网络信息发达,有的学生也会知晓此项规定,就算是目的正确,可是实施过程中却违反了此项规定。这让学生如何看待学校的行为?

  更何况,今年年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如确有需求,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可见,学校并没有将这个通知落到实处,已经进入校园了,或者有特殊需要带入学校的手机都统一管理了,哪来的手机可砸呢?

  就算不从违反教育部相关规定说起,那么仅仅从砸手机的这个行为本身来说,这样的行为也称不上是行为文明。这样的行为传递给学生的,是一个不好的导向,以后遇到类似的难题,是不是也可以“以暴制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日常管理也好,行为纠偏也罢,很多时候不仅是“就事论事”,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为学生树立行为标准。从这点来看,砸手机这个不文明的行为难以倡导文明。

  教育是个精细活,讲究“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对于学生玩手机多点耐心进行疏导,比一砸了之,从长远看,效果应该会更好。(章平周

责任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