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实践 > 正文

架起共治“连心桥” 画好共享“同心圆”

2019-12-09 10:53

  “今天我给大家宣讲的题目是移风易俗,何为移风易俗,移是改变,易是变换。”近日,在鸠江区四褐山街道四山社区向日葵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志愿者正围绕“移风易俗”主题面向社区居民宣讲。目前,四褐山街道文明实践所共有116名志愿宣讲员,包括社区文化人才、科技能人、律师、“五老”人员等,志愿者们依托实践所发挥各自所长,把政策宣讲、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送到群众家门口。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打通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当前,鸠江区正以党建为引领,以“向日葵”向心、聚力、忠诚、奉献为实践精神,突出“共治”,实现“共享”,努力探索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鸠江模式。

  

  向心聚力

  

  把群众组织好凝聚好

  

  种植大户汪大圣的大棚实践点成了葡萄种植技术的现场教学点,卫生室为群众义诊的医护人员总是身影匆匆,实践广场上居民们三五成群闲话家常的时候总有志愿者穿梭其中……鸠江区200多个文明实践点,已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身边服务站”,把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零公里”。

  

  鸠江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的组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基础作用,设置“红色驿站”、“党代表工作室”,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架起基层党委、居民群众、共建单位、社会团体、志愿组织共商共建的“连心桥”。同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有效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触角,设立“文明实践点”,实现一站多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状服务体系。在鸠江区的广场、公园、卫生室、晨晚练点、种植大棚、文化大舞台、养殖鱼塘……只要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实践点,只要群众感兴趣的地方就有实践点。

  

  鸠江区文明实践工作坚持群众当主角,将党小组长、楼幢长、村居民小组长、志愿服务队长“四长”吸纳进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搭建“周六约吧”、“周末课堂”等居民参与村居管理和服务的平台,成立“帮帮团”、“零距离”等一批群众互助组织。与此同时,把“本土”乡贤、“离土”乡贤、“外来”乡贤吸纳进文明实践志愿队伍,弘扬“乡贤文化”,凝聚乡贤力量,充分发挥新乡贤在理论思想宣传、社会矛盾化解、公共事务决策、群众创业致富、乡风文明督导和慈善公益等方面的作用。

  

  忠诚奉献

  

  把政策宣传好群众服务好

  

  鸠江区将中心、所、站志愿者按技能、专业、爱好等分成一个个15至20人左右的“轻骑兵”队伍,深入社区、小区、村间、地头等各文明实践点,以小区里的庭院为宣讲舞台,以农户家的旧桌椅为服务台,在用文艺小晚会这种热闹、喜庆形式进行政策宣讲的同时,开展义诊、理发、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在创新宣讲形式方面,该区坚持大讲台与小舞台同步建,课堂阵地与流动讲堂同步建。2018年起,每年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宣讲展演作品创作竞赛活动,采用小品、相声、快闪、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了一批批传播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知识、新技能的宣讲展演作品,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鸠江区文明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各所、站围绕需要帮扶的重点人群,拓展为民“服务圈”,组建“文明”“平安”“医疗”“文化”“教育”等60多支志愿队伍,开展助老、助小、扶困、文化等各类服务1500余次。同时,把村居党小组网格与村居工作事务网格、为民服务网格结合起来,组建“三网”架构,推行“共治”管理,实现“三网共治”,2019年,通过“三网共治”收集党员群众问题数3600余个,基本都在网格内解决,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芜湖日报记者 赵丹丹 张学桥

  

责任编辑:张 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