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文章 > 正文

芜湖古代中秋特色民俗:“摸秋”

2016-09-07 16:54

  黄钺是清代一位极其关注民生的文化人,虽在京城做过部长级高官,却在芜湖逗留最多,生在芜湖,死在芜湖,有《于湖竹枝词》60首,亦诗亦史,咏尽芜湖旧时风物。再看一首写“摸秋”的《竹枝词》,让我们看到了中秋月夜里“摸秋”的一幅欢乐闹腾图景:

  纵偷为戏莫相嗤,

  瓜压茅檐豆绕篱。

  生子居然南有兆,

  可知女亦是蛾眉。

  一群女人,趁着溶溶月色潜往园地里偷摘瓜摘果,在豆棚瓜架下,尽力闹出戏剧性高潮来。偷摘南瓜,戏赠新妇,谓“送子”,“南”“男”同音,寓意祝愿生育男孩。若想生女,就去偷来状似蛾眉的“月亮菜”扁豆,偷到白扁豆者,那更是吉兆,象征着夫妻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更有人来点恶作剧,将带着泥水的南瓜塞入人家新妇的被褥中,以此逗趣,主家亦不得恼怒。

  清人梁绍壬在其《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也证实了这一风俗:“鸠兹俗,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事实上,不光是女人,从来就不安生的小孩子更是嬉乐的生力军,小伙子也趁机捞上一把,多是毛豆、花生、六谷米之类,就在地头寻了柴草架火野餐吃掉,而不会带回家。这可不是当今网民在网上偷那些虚拟的“菜”,而是一个真实的狂欢时刻,一轮中秋圆月之下,大家肚子里油水很足,有的是力气,有的是寻乐的好心情……于是,才一起涌向野地里,见什么摸什么。

  “摸秋”不仅不算偷,而且被偷人家还有纵偷行为。但过了中秋月夜,若要再去“摸”上一把,被人抓住,可就是贼了。

责任编辑:李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