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文章 > 正文

跟着舌尖2游芜湖 探访西河古镇

2016-10-20 16:13

  2012年6月22日,铜驴一行16人骑行90余公里,前往芜湖县陶辛观荷.午餐后,大部队返回,我等七人专程前往西河古镇。由于只知道大概的方位,一路打探,甚至于连开中巴的驾驶员都不知道西河在哪?俗话说路在嘴边嘛,于是逢人就问,终于在下午3点之前来到西河古镇。

  据网上介绍:西河古镇位于芜湖县南,处于宣城、南陵、芜湖三地交界处,东濒弋江,面积约0.33平方公里,地处偏僻,人文闭塞。现有三个居委会,822户,2278人。

  西河为江南水乡古镇,相传有600多年悠久历史,房屋店铺建于圩埂两侧,因逐年防汛加固堤埂,故屋基低于路面1.5米左右,街心青石路面,曲折蜿蜒约1200米,街道南北走向,宽窄不匀,一般为2一3米,两旁店铺门面飞檐对峙,窗户比街心低得多。沿河一侧旧宅,墙高陡峭,基部麻石驳砌,拔地数丈,削壁耸立,汛期任凭水冲浪击,外河沿岸青石护,人本可以通行,内侧房屋店铺多为数进串连,从街心踏青石台阶下,步入室内,可延伸十余米。

  据《汉书、地理志》载:“汉元封三年属丹阳郡古地各茶庵明万历年间遭兵毁”。远在西汉时,小镇乃是湖滩,杂草丛生,人烟寥寥,水患严重,此处俗称“草头湖”,当地有一庵堂建造于此,人们习以称“茶庵”,属丹阳郡宛陵县,隋朝改宛陵为宣城,始属宣城县;明、洪武年间,挑圩筑堤,百姓开始徙此安居,已成小集镇,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万历年间遭兵毁。清嘉庆年间,设立过军事防务机构,一度曾称之“西河汛”。据《宣城古今》载:“民国二十年,定为建制镇,民国三十八年冠以标准集镇。属宣城县七大集镇之一”。建国后,集镇历为乡、镇、区署机构驻地,随行政机构设置沿革,曾称过“西河行政村”、“西河街道大队”、“西河镇”等,1971年1月10日划归芜湖县。1984年又定为建制镇。

  安谧宁静的西河古镇,虽然古老,但也是一派萧条、破败景象,其境况只不过比大通和悦洲稍好而已。老街新旧建筑杂陈,老宅大都破旧不堪,关门闭户,未见人居。路边不时可见房倒屋塌、残垣断壁之荒凉景象。古镇已然是“浮云阅尽经沧桑”,如今只剩得一片破败凄凉,使人们既有几许淡淡的神往,也有一种莫名的哀伤。

  据居民介绍,芜湖市文化局等有关部门来过,也有维修、保护计划,只不过何时设施,尚未定论。先人留下的东西并不见得就有多么珍贵,但它却是承载了一段历史,饱历沧桑岁月,历经磨难遗传下来的,是不可复制的,若等它消失之后再想恢复可就悔之莫及了。如何让历史传承下去,让后人在继承的同时发扬光大,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古镇曾经的繁华如同过眼浮云,早已淡忘在人们的记忆里了。我们只不过是来西河古镇的匆匆过客,来过,并未留下什么:走了,也只不过带走几张照片;但是古镇的今天却深深地印在每一个游客的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

  3时许,我们告别古镇,踏上归途。路过南陵时,幸得一位驴友送我们走捷径出城,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天下驴友是一家。在此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