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文章 > 正文

芜湖“非遗”技艺进校园 培养新时期接班人

2017-02-03 07:59

  编者按:“非遗”文化进校园是将传统技艺文化发扬光大的必然之举。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因此他们的思想文化理念直接影响未来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将其继承弘扬下去,因此在广大青少年中营造浓厚“学非遗爱非遗”氛围很有必要。

  “非遗”壁画进校园 启发师生热爱传承非遗

孩子们正在欣赏“非遗”壁画

徽州砖雕师傅正在抓紧施工

  近几天,徽州砖雕的能工巧匠们正在镜湖小学内抓紧施工(如图),一幅幅由徽州砖雕和芜湖铁画巧妙组合而成的大幅装饰壁画,已在学校围墙上初步呈现出来,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欣赏。

  为美化校园,提升学校的艺术品位,镜湖小学将“非遗”艺术请进校园。徽州砖雕和芜湖铁画,作为安徽省“非遗”的代表,成了该校的首选。学校选中“芜湖十景”作为壁画内容,请专业公司进行设计,并请徽州砖雕和芜湖铁画的专业公司进行制作、安装。每幅组合而成的壁画,用徽州砖雕作框和四角装饰,用芜湖铁画技艺表现景色内容。

  “非遗进校园”既美化了校园,也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对全校师生来说既是美的享受,也启发他们热爱“非遗”艺术,传承“非遗”艺术。(记者 王俊杰 文 赵亚玲 摄)

  非遗传承人江仁寿进课堂教农村孩子学“绝活”

  江仁寿老师向孩子们展示面塑作品

  江仁寿按步骤教孩子们捏面人

  手把手教孩子制作简单面塑

  经过精心筹划,由芜湖市南陵县文化馆、弋江镇综合文化站和弋江镇中联完小共同主办的家乡非遗--"面塑"(捏巧)走进美好乡村--南陵县弋江镇中联村活动10月21日正式启动,由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江仁寿老师在村完小常态化向农村孩子传习珍贵的传统美术。

  活动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且心灵手巧,在江老师的指导下,小白兔、孙悟空等形象,孩子们捏得有模有样,民间绝活在欢声笑语中得到传承。整个传习活动全免费向农村孩子提供,首批共有80名孩子参加。活动期间,还将组织学生进行"面塑"技艺展示和"面塑"作品展览。

  俞梦寒是弋江镇中联完小五年级学生,从小喜爱美术和手工,得知非遗传承人江仁寿爷爷将到学校现场教大家学习"面塑"的制作,她和同学们心里充满了期待。活动中,江仁寿爷爷现场展示了"面塑"制作技艺,一团团面泥在江爷爷手中任意变化,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历史人物、神话形象,瞬间完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她和同学们惊叹不已!在随后的活动体验环节,孩子们动手感受文化遗产的无限魅力,分享非遗保护的成果。

  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创新传统文化,激活当地非遗资源,塑造美好乡村文化品牌,增强村民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文化人,建设美丽、富裕、幸福、和谐新农村。

  据了解,"面塑"是南陵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流行于原东七乡,今弋江镇中联、五一等村,俗称"捏面人"、"捏巧",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为进一步弘扬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南陵县文化馆、弋江镇综合文化站还将与中联完小联合开展"面塑"传习活动,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学校启动"面塑"传习进课堂工作,并适时举办学生"面塑"作品展示,进一步提升该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水平,丰富当地美好乡村建设文化内涵。(汪天友)

  芜湖公办职业学校首开“非遗”铁画专业

  市教育局公布了2015年芜湖市中等职业学校新设专业目录,铁画专业赫然在列,它由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开办,今年秋季开始招生,这是芜湖市公办职业学校首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人才培养。用不了几年,芜湖铁画的设计制作将会有本专业的"科班"人才。

  职教人关心芜湖铁画现状

  就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开设铁画专业一事,记者采访了朱贤忠校长。他说,新设铁画专业之前,学校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查。

  朱贤忠说,芜湖铁画制作技艺作为芜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目前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传承方式的封闭保守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传承方式仍是家庭作坊中父子、父女相传,或是师徒之间传授。传授方法上多以口传身授为主,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总结,严重限制和束缚了芜湖铁画工艺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在铁画品种上虽有所突破,出现了实体铁画、盆景铁画、日用铁画、瓷盘铁画,但主体上仍是壁画、座屏、条幅、横幅,服务于经济、教育、审美、旅游等方面的则很少。

  去年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将徽文化和民族文化教育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强徽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专业建设,着力推动传统手工技艺的教育传承,创建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对应文房四宝、徽雕、古建、铁画、铜艺、彩陶、剪纸等安徽特色传统手工技艺和戏曲、舞蹈、杂技马戏、传统医药等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30个集民族工艺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 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新设铁画专业,既是落实省政府的要求,也是想为铁画的传承和发展出力。

  校企合作培养铁画人才

  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是首批教育部推行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试点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还是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虽为芜湖市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航母",有着丰富的职业人才培养经验,但涉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还是第一回。学校的底气究竟在哪里?

  面对记者的提问,负责学校新专业设置论证方面工作的领导和老师列出了他们的优势。首先是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芜湖市文委及铁画制作企业的大力支持。现今芜湖铁画处境艰难,人才青黄不接,振兴铁画已成为芜湖铁画人和每个市民的迫切愿望。其次,学校将与铁画制作企业、芜湖铁画博物馆等加强合作交流,并聘请一些画家和铁画大师,在学校成立专业的铁画工作室,从事铁画的研发和创作。根据目前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表现出的热情,学校将设立"技艺传习中心",提供学习、交流铁画的平台,校企合作培养铁画人才。该中心可以定期邀请铁画大师、研究学者等权威业界人士举办各种讲座和交流会等。学校与铁画制作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把实习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再次,学校将探索与铁画制作企业实行联合办学,企业参与学校招生计划的研究制订,推行订单式培养培训,并将铁画专业纳入现代新型学徒制试点。

  该校校领导认为,铁画专业的开设不仅对保护芜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可以取得社会效益,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职业教育的关联带动作用;二是铁画形象得到宣传提升,铁画技艺得到传承,促进铁画作为芜湖市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不断发展。

  为"非遗"培养"小粉丝" 芜湖铁画走进小学课堂

教小学生制作铁画

  5月13日下午,延安小学铁画社团工作坊首次开课,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一绝"的芜湖铁画首次走进学校课堂。"这样做是为了培养更多热爱铁画的'小粉丝',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学校负责人表示。

  活泼生动的铁画创始人卡通头像,深入浅出的铁画历史传承讲解,栩栩如生的铁画作品展示--课堂上,铁画引起"小粉丝"的浓厚兴趣。许多同学还走到锻造台前,在老师指导下,拿起锤子和画笔体验铁画制作的魅力。据介绍,今后社团成员每两周上一次铁画课,听老师讲解铁画"品、玩、创"知识,学习铁画制作基础工艺。

  "学校从一年前开始筹划铁画进课堂的事,最终与文典铁画达成合作,对方愿意免费给孩子们上课,并在学校布置铁画作品陈列室。"延安小学校长刁玉梅说,铁画走进学校课堂,这在芜湖乃至全国都是"第一个吃螃蟹"之举。刁校长告诉记者,铁画是芜湖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希望能从小培养孩子对铁画的兴趣和亲切感。

  省工艺美术大师、芜湖铁画行业协会副会长邢后璠是工作坊的主讲教师。他提前大半年准备"走近铁画"课件制作,对引用的史实反复求证,并制作激发小学生兴趣的卡通标识、铁画作品等。"说到芜湖铁画大家都知道,但真正了解或者感兴趣的人并不多。"在他看来,铁画进课堂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了解铁画、爱上铁画。他告诉记者,下一步工作室打算与大中专院校合作,"近几年铁画艺人'断代'现象比较严重,目前从事铁画锻制的只有百人左右。希望能通过这样一些努力,改变铁画技艺失传的困境。"

  据悉,铁画由明末清初的芜湖铁工汤天池与画家萧云从创立,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铁画被誉为"中华一绝"。2006年5月,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 赵丹丹)(综合)

责任编辑:刘 瑜